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接受央视专访 “中国的智慧和方案应当受到重视”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徐晓峰)30年间来华100多次,她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她说,中国的发展堪称近现代最受人瞩目的事件之一。她说,国际局势纷扰不断,各国更应沉着应对。“特别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习近平主席阐明了中国将如何前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增长成果共享,致力于实现繁荣愿景。“她表示钦佩习主席的战略眼光,“他促使我们思考,不要与世隔绝,不要局限于本国利益,而应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帮到其他人。”
她就是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弗·玛丽·希普利女爵士(Dame Jennifer Mary Shipley)。珍妮·希普利于1997年至1999年任新西兰总理,也是新西兰历史上首位女总理。在任期间,她积极推动中新关系发展,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9年,中新两国同意就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启动早期评估和研究,中国与发达国家签订的首个自贸协定由此起步。卸任后,希普利依旧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她是全球化与多边主义的倡导者,也是中国发展故事的见证者。
中国中央电视台本期《高端访谈》对话的嘉宾是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弗·玛丽·希普利女爵士(Dame Jennifer Mary Shipley)。过去30年,她到访中国超过100次。3月,她再度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见证中国发展,她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何体会?她如何评价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对世界的意义?重视儒家思想,她认为先贤智慧在百年变局中对未来有何启迪?我们一起在对话中寻找答案。
王冠:希普利女士,欢迎您再次到访北京。您一直是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您认为这一主题有怎样的意义?尤其是面对日益割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您认为亚洲未来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希普利:这一主题恰逢其时,它让所有与会者真正聚焦当下的形势。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更具韧性的亚洲。此时此刻,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或自乱阵脚。大家要谨记,至少在过去10年间,亚洲始终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展望未来,亚洲也将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所在。诚然,当前的国际局势纷扰不断,但我认为越是如此,越应沉着应对。博鳌亚洲论坛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合作破局——例如如何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如何重振亚太经合组织活力,如何推动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以及其他能够真正扩大区域贸易、促进区域繁荣发展的举措,这些探讨都很有建设性。
王冠:3月28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国际工商界代表。一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企业负责人向习近平主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确定性的绿洲”和投资兴业的热土。您认同他们这一观点吗?
希普利:我认同这一观点。中国的发展堪称近现代最受人瞩目的事件之一。习主席的讲话无疑再次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他的讲话还传递出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国不会开倒车,也不会被吓倒,而是愿与世界共谋发展。这样的表态必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让企业家们不仅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也对周边国家市场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经济体充满期待。中国大力支持这些地区的发展,他们具有增长潜力。我认为,中国展现出的创新成果持续印证了一个事实:中国始终处于创新前沿。不论是中国的(电动)汽车,还是人工智能,DeepSeek(深度求索),都非常重要。
王冠:您用过DeepSeek(深度求索)吗?
希普利:我用过。虽然我算不上这方面的行家,但我认为它的功能完全可以比肩甚至超过其他大模型。这些产品在功能上略有差异,但我确实用过。
王冠:比如一些算法上的差异。
希普利:我认为现在评判还为时尚早,但我很高兴看到有这么多款人工智能模型可供选择。当前尤为重要的是,中国证明了它并不依赖外部技术,而是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不只是DeepSeek(深度求索)。中国的进取姿态助力世界的发展。中国没有受到干扰,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王冠:据说,您在过去30年访华100多次,这是真的吗?
希普利:当然。超过100次了,我都数不清了。
王冠:您第一次来访应该是在1995年。纵观这30年,对比今昔,您认为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希普利:回看1995年的中国,会发现早已今非昔比。中国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我的子女、孙辈都来过这里。我12岁的外孙曾经问他妈妈,“你们当初怎么会离开这儿呢?”这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视角。在这样一个生在北京、但成长期不完全在北京的西方男孩看来,中国高度进步,进步到令他惊喜,尽管他没法进行纵向比较。
王冠:可以说,这种与中国的情感纽带代代相传。
希普利:是的。
王冠:这种情感纽带从您传递到了您的子女、您的孙辈身上。
希普利:我希望我的孙辈们能参与构筑未来,而中国正是未来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体现在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上,也体现在影响力上。此外,中国是文明古国。我想,任何历经淬炼的文明都蕴含着深邃的智慧。特别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习近平主席阐明了中国将如何前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增长成果共享,致力于实现繁荣愿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各国民众的普遍诉求。所以中国必将持续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王冠:您曾在许多场合谈及文明,援引了孔子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还谈到中国另一位先贤孟子的思想,他推行“天下为公”。您曾经表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这些思想在全球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希普利:是的,确实如此。中国成功推动联合国设立了“文明对话国际日”。我觉得孔孟的思想,特别是孟子的学说尤其令我感兴趣。
王冠:为什么?
希普利:因为他不仅倡导“修身齐家”的内省之道,更具全球视野,有着“推恩足以保四海”的天下情怀。我认为在当今时代,文明互鉴十分重要。以我的国家新西兰为例,我们有历史悠久的毛利原住民,他们传承着一种叫“瓦卡托基”的谚语。这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话语,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反思、培养仁爱和进步的精神,并将其应用于当下的处境之中。
王冠:您指出了毛利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相通之处。
希普利:没错。
王冠:毛利文化推崇自主自强、追求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中华文化同样将和谐共生与自力更生视为核心精神。
希普利: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共同点。我说过,当人们焦虑迷茫之时,可以向各国的先贤哲思去寻找力量。甚至可以设想,如果他们面对人工智能以及全球格局的变化,会如何作答呢?
王冠: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全球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您如何理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倡议对当今世界的意义?
希普利: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中国的成功经验值得分享。中国通过发展倡议分享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在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相媲美。中国的智慧和方案应当受到重视,因为它们已经证明,如果你应用这些理念,便可以通过教育赋能、就业扶持、住房和社会条件改善等系统性方案,帮助人们消除贫困。中国的这些发展方略涵盖跨境知识分享、经验交流,也倡导适度引入外国投资和外国人才,以及打造开放的教育平台、促进青年跨国研学交流。这些切实可行的主张,必将为塑造未来发挥积极作用。
(下转D01版面)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