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前任总理相继访华 致力维护多边主义 赞赏中国发展成就
作者:中新华媒采编部 时间:2024-07-27阅读数:人阅读
新西兰前任总理相继访华
致力维护多边主义
赞赏中国发展成就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徐晓峰)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陆克森(Christopher Luxon)日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称,将提高新西兰商界对“中国间谍威胁”的警惕性。他还说,新西兰对参与“奥库斯协议第二支柱”持“非常开放”的态度,并称新西兰国防军是“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伙伴的军事力量倍增器”。陆克森发表这一番针对中国的言论,引来新西兰政坛的广泛批评。新西兰前总理海伦·克拉克(Helen Elizabeth Clark)和新西兰国家党及行动党前领导人唐·布拉什(Don Brash)警告称,陆克森政府正在将该国“拖入美中冲突的漩涡”。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另外两位新西兰前任总理先后访华,呼吁新中两国应相向而行,共享发展机遇,造福两国人民。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媒体发表文章——新西兰能否摆脱美国反华政策的“桎梏”,将是未来中新关系发展走向的不确定因素。珍妮·希普利(Jennifer Mary Shipley),是新西兰历史上首位女总理,她作风泼辣、办事果断,被外界称为新西兰“铁娘子”。1997年,她通过党内竞选成为所在的国家党主席,并在当年12月成功接任总理。希普利任总理期间,恰逢中国正为加入世贸组织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希普利作为时任新西兰总理,大力支持中国入世,新西兰也是最早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之一。卸任以后,希普利依然积极投身新中友好交流活动。7月16日至18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期间,希普利接受了《每日 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希普利表示,旅游是最好的“外交”,中国目前对部分国家实行免签政策让游客受益的同时,也让更多国外居民了解中国。希普利为新西兰与中国的关系感到非常自豪,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极大地造福了两国人民,双边贸易持续稳步增长。上个月, 两国总理再次承诺努力发展这种双边贸易关系,这在一些国家纷纷加征关税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希普利还强调,新西兰和中国都重视贸易,双方都倡导不要设置贸易壁垒。新西兰欢迎同中国在汽车、能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我们都应当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带来的裨益,以及双边开放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裨益,“中国与新西兰一直致力于此”。希普利提到,新西兰政府允许中国的银行在新西兰建立分行。这是互利共赢的,促进了良性的竞争。我们相信公平竞争可以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这对中国和新西兰都是有利的。在投资领域,虽然会相对谨慎一些,但新任新西兰总理也表明,计划对新西兰一些新的基建项目开展全球招商引资,希普利相信中国在基建领域或融资领域的头部企业可以获得竞争的机会。 约翰·基(John Key),新西兰国家党政治家,新西兰第38任总理,曾三度连任,并身兼旅游部长、安全情报部长。对华方面,约翰·基寻求与中国保持和建立强大而富有活力的政治关系并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经贸方面,实现人民币对新西兰元直接交易,也让新西兰正式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之一。据《海南日报》消息,7月22日,省委书记冯飞在海口会见新西兰前总理约翰·基一行。冯飞代表海南省委、省政府对约翰·基一行来琼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最新进展。他表示,海南全力以赴推进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显现。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为海南改革开放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我们正坚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期待阁下与到访企业家以此次考察交流为契机,深化拓展经贸投资、绿色低碳、食品加工、文旅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两地人民,实现互利共赢发展。约翰·基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发展成就,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的成绩表示钦佩。他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前景广阔、机遇无限,社会各界对投资海南充满信心。此行率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金融、科技、文化传媒等行业领域企业和机构代表访琼,希望借助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优势,加强同海南在经贸投资、绿色能源、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并引荐新西兰等大洋洲国家企业投资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中国,共享发展新机遇。约翰·基并高度评价了当前中国的发展,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在此前国际上一些国家声称要与中国“脱钩断链”的背景下,约翰·基表示:“在有关中国的议题上,新西兰应该发出冷静理性的声音。”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7月22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美国要求新西兰牺牲自己,以维持美对华霸权的压力》(Resisting US pressure for NZ to sacrifice itself to defend US hegemony against China),作者蒂姆·比尔(Time Beal)。全文摘译如下。20年前,时任新西兰国家党领袖的唐·布拉什卷入争议。他向来访的美国代表团保证,若他的政党当选,新西兰的“无核政策”将“在午餐前消失”。这让他成为时任总理海伦·克拉克政府的靶子。如今,布拉什公开站到以前的对手克拉克一边,抗议近几届新西兰政府屈从于美国的反华政策。布拉什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以来,他至少发表4篇文章谴责(新西兰屈从美国)这种自我毁灭式的从属关系,还与克拉克合写了《新西兰决不能放弃独立外交政策》《我们不应参与任何针对中国的军事相关协议》等文章。从标题不难看出,观点基本上是在陈述显而易见的道理。布拉什并非孤军奋战。他与迈克尔·巴塞特和罗德尼·海德共用一个网站,前者曾担任新西兰工党内阁部长,后者曾担任新西兰行动党的领袖。传统左翼到右翼政治阵营的这种洗牌,绝不限于新西兰。在欧洲,一些主流政党在美国为 保住霸权而搅动的环境中变得无足轻重、无能为力。华盛顿的要求——被置于气候变化、移民问题等潜在挑战之上,引发并激化新的社会不安。事实证明,这些对执政的西方政治精英来说太过沉重,他们往往为了满足美国而忽视甚至牺牲本国人民利益。触发布拉什和克拉克撰写系列文章的是新西兰总理陆克森。他出席北约峰会时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报道标题是《新西兰总理誓言就间谍活动点名羞辱中 国》。然而,关于间谍活动的指控并没有什么根据。陆克森对中国所谓的“恶劣行为”发出警报,实际上不过是向美国表示效忠。这种表忠心意味着放弃新西兰外交政策的独立性,成为美国的附庸,且是次要的附属品。布拉什和克拉克雄辩而简洁地驳斥了这种屈从美国的论点,并强调这给新西兰带来的危险,“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对新西兰事关重大。若惠灵顿政府的立场与华盛顿保持一致,那这种(对华)关系将不可能维持。”几十年来,新西兰一直在寻求与中国接触,使其融入国际体系。孤立中国的政策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并将对新西兰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克拉克和布拉什认为:“更好的做法是效仿新加坡,对中美都保持友好,但不与任何一方建立条约关系。新西兰政府现在采取的方针,是在没有选举授权的情况下大幅改变外交政策,这给新西兰带来了巨大风险。”关于放弃独立外交政策的愚蠢和危险,还可以说更多。希望这有助于打破新西兰对华外交政策无脑顺从美国的自满和短视。
中新华媒采编部
关注天下,服务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