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融媒资讯 > 头条

《人民日报》转载《中新时报》文章《新西兰积极参与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作者:中新华媒采编部 时间:2024-10-31阅读数:人阅读


AP times-20241030-1.jpg


【中新时报综合消息】(记者 徐晓峰)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在全球经济合作的大舞台上,中国再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以纯净自然风光和优质天然产品著称的南半球国家——新西兰,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

进博会持续释放开放红利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10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本届进博会将进一步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进一步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强化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

本届进博会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了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充分彰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和各方投资中国、深耕中国的信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唐文弘表示,进博会将积极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持续传递开放强音,积极打造推出重大开放举措、展示开放信心决心的平台;持续释放开放红利,着力打造让世界共享中国新发展新机遇的促进平台;持续凝聚开放共识,努力搭建助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交流平台。

前六届进博会已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累计组织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不少展商在中国开出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进博会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继续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进博故事”不断涌现。

上海将继续发挥好进博会对外开放大平台作用,不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为国家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新西兰等首批展品进馆

随着开幕的日期越来越近,从上海吴淞口岸以海运分拨形式进口的展品也迎来入境高峰。近日,由海运分拨渠道进口的数量、品类最多的一批进博会展品运抵,这批展品有南非的干果、手工艺品;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面包、红酒、威士忌、果汁、蜂蜜、奶粉、羊驼绒被;韩国的玉米茶等,总计31批次近6吨。经上海吴淞海关验核监管后,这些琳琅满目来自不同国家的货物被陆续送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布展。

早在9月15日,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新西兰展品就从奥克兰集装箱码头装船出发,运往进博会场馆。近年来,随着进博会全球影响力持续升温,越来越多新西兰品牌代表积极参展。作为参加进博会的本土企业之一,新西兰厂商太平洋羊驼制品公司(Pacific Alpacas)对此次盛会充满期待,其展品随船启运。公司常务董事埃里克表示:“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不仅能展示我们的羊驼纤维制品,还能让我们与中国的消费者和商业伙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中远海运集运(新西兰)有限公司连续第七年为新西兰参展商提供展品运输服务,公司董事总经理康晓彧告诉记者:“中远海运新西兰公司每年都会成立进博会工作小组开展相关工作,并针对新西兰展商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全程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发掘客户的机会,依托进博会的巨大影响力,原本许多通过我们运输展品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们的优质客户。我们也期待能够依托第七届进博会,将更多客户带入中国市场。”

进博会为新中贸易合作注入活力

新西兰一直以来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和友好合作关系。此次进博会,新西兰企业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特色产品,充分展现了其在农业、食品、乳制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卓越实力。

众所周知,新西兰拥有广袤的天然牧场和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其生产的牛奶、奶粉等乳制品以高品质、高营养而闻名于世。来自新西兰的乳制品企业代表表示,中国市场对于优质乳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进博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了解和认识新西兰的乳制品,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除了乳制品,新西兰的水产品也备受关注。新西兰纯净的海域孕育出了种类繁多、口感鲜美的海鲜,如三文鱼、龙虾、青口贝等。这些海洋产品不仅在口感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味蕾需求,更以其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让人放心。新西兰加工企业希望通过进博会,将更多美味的海鲜带到中国家庭的餐桌上。

此外,新西兰的保健品也在进博会上大放异彩。凭借着先进的研发技术和天然的原材料,“新西兰制造”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得益于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新西兰的保健品企业纷纷抓住这一机遇,发布其最新的科研产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健康选择。

新西兰政府高度重视此次进博会,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参展,并与中国政府和厂商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就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推动双边投资、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新西兰贸易部长表示,进博会为新西兰企业提供了一个与中国及全球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推动新西兰经济的持续发展。

据悉,奥克兰市长维恩·布朗(Wayne Brown)即将启程前往上海,出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支持本土企业走向中国,加强中新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推动奥克兰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新西兰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新西兰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将更加紧密,合作领域将不断拓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中国消费持续增长“令人鼓舞”

新西兰英文《先驱者报》10月27日刊发作者杰米·格雷(Jamie Gray)署名文章《中国蛋白质消费发生了变化,蛋白质出口商的误区在哪里》,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专业从事农业综合业务的荷兰合作银行表示,(面向)中国的蛋白质出口商需要适应当地的结构性和周期性变化。该行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市场供大于求、经济放缓等周期性因素,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消费者价值观改变等结构性原因,中国动物蛋白市场的消费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该报告作者、荷兰合作银行高级分析师潘晨军表示:“近几十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市场开放和数字化推动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动物蛋白市场风云突变。”这些发展令中国消费者的肉类消费量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人均35公斤增加到2023年的72公斤。

在所有的变化中,四个主要趋势正在重塑中国未来的动物蛋白消费:物有所值、体验经济、注重营养和健康以及不断变化的购买渠道组合。潘晨军认为:“尽管收入增长放缓,但近10年来牛肉和海鲜的消费量强劲增长,表明中国人持续追求价值更高,但价格合理的产品。”

中国是新西兰第二大牛肉出口市场,约占2023/24年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新西兰动物蛋白高级分析师杰恩·柯克朗(Jen Corkran)表示,中国牛肉消费在广义上的持续增长令人鼓舞。

“从2013年到2023年,中国牛肉消费量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2%。只要牛肉供应链中的企业能够成功适应中国市场消费趋势的变化,这种增长就有持续的空间。”柯克朗表示,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新西兰和全球其他地区的动物蛋白企业必须改变思路,从以产量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鉴于新西兰生产的绝大多数红肉都是出口产品,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主要出口市场的消费者。”

58dd2adfd7e08615523cb3241a1f658.jpg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会员头像

中新华媒采编部

关注天下,服务新华!

文章详情页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