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融媒资讯 > 特写

中国春节“圈粉”越来越多外国朋友

作者:中新华媒采编部 时间:2025-02-06阅读数:人阅读

AP times-20250205-13.jpg

编者按:2025年蛇年,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中国春节。春节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正展现出更大的国际魅力,“圈粉”越来越多外国朋友。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四位中外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鹏: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韩慕肯(Ken Hammond):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东亚与全球历史学教授
理查德·卡伦:香港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确定感让中国人过春节更添底气
张颐武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美好的,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被世界更好地了解和分享。在这个春节假期,中国人看到了更多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通过春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去年12月,中国的农历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给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增添了光彩。楹联、年画、庙会、祭祖、龙舞、社火、元宵节、灯会……这次申遗,“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几乎囊括了全国各地和春节相关的过年习俗,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农历新年的开端,也是中国人在文化和精神上新一年的开始。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万象更新,美好未来开启的深刻寓意,也有丰富的民俗和传统的传承,还有许多年来不断累积的节日生活的美好创造。许多春节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朋友会看到,这个节日人们都在通过各种富含中华文化元素的方式告别过往,同时期盼着未来一年的一切顺遂,为自己和社会许下最美好的愿望。
这是一个到处洋溢着乐观的春节。节日消费活跃涌动,让人感受到美好时刻应有的气氛;旅行者足迹所到之处,都把快乐分享给不同的地方;人们涌进电影院,这个春节档创造了历史最高的票房……这些都让人们在春节获得了更多的满足。大家在看到央视春晚中的机器人手帕舞,以及通过自己在手机上与DeepSeek对话来直接感受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时候,也会体会到这个社会充满的向前的活力和在全球激烈竞争中的底气、分量。在小红书上进行过的所谓“大对账”,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及认识世界和自己,感受到中国社会与世界的真实,让春节中的自己更踏实地面对一切。中国的发展仍充满了活力,困难和挑战的存在不会吓倒人们。
这是一个可以看到中国力量的春节。中国在过去的一年奋力前行,让民众增添了确定感,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也让人们都能看到具体的前景。身处一个变幻不定、冲突动荡此起彼伏的世界,中国具有的确定性让人们能够从这个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节日获得更多的快乐。涉及几十亿人次的全国跨区域大流动——春运,承载着中国人回家过年的团圆理想,让团圆照亮了家庭,也照亮了社区。而各地的欢庆活动,都分享着团圆时刻的美好。在春节节日的欢乐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韧性和力量,以及民众那份独特的期望。有悠久传统和丰厚历史记忆的春节,印刻在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脑海中和骨子里,让我们在为美好生活奋斗打拼的路上有一份真正的欢欣,从更多的确定性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能够打起精神,在新的一年追寻自己的梦想,拥有更多的美好。一个仍然在不断上升的社会能给人更多的动力,在变幻莫测、挑战众多的世界上,一个有着更美好蓝图,在不断上升和发展的中国,能够不断地为自身也为世界注入信心和活力。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春节。春节散发出的文化魅力和国际影响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全球华人都在共享这一时刻的“中国节”,随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着迷,以及中国的大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也越发想要了解中国这个最重要的节日。除了来中国旅游之外,许多人在不同的国度,体验和感受中国新年那份真实的快乐。这说明,一方面,春节连接起全球华人的共同情感,不论走到哪里,这种情感的纽带永远让人感到温暖。另一方面,春节已经从各个国家的华人社区扩展到各个不同群体之中,作为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文化资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春节的全球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它所代表的那个“春天”来临,人们共同迎接春节蕴含的“美好的万象更新时刻”寓意,各地进行着那些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活动,都让世界上不同的人们感受到共同的美好。同时,它也能够突破那些扭曲的滤镜和认知屏蔽,在一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彰显出中国的真实,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和真实的中国人。感受来自中国的祝福和祈愿,感受来自中国的一份真正的美好。这其实也是世界的美好时刻。在世界面临各种问题、矛盾积累演化的当下,这个时刻所蕴含的美好意义,也会真正地感染人们。
2025年的春节,不仅给中国人也给更多外国朋友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让人们在面对未来时多了一份信心和乐观。从这个春的节日出发,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争取自己的精彩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彩。
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活动
韩慕肯
在欢度中国农历乙巳蛇年春节之际,我想起了1983年在北京第一次度过春节的难忘经历。那时我住在位于北京西边的钓鱼台国宾馆附近,为一家美国机构工作,该机构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那是最早的此类项目之一。当时,中美两国关系正在扩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已开启。尽管那年北京的冬天严寒刺骨,但我所在的校园却充满了美国学生与中国东道主这些新相识之间的温暖情谊。随着新春临近,当时大家都热切期待农历猪年的到来。
就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些美国人了解到,在一年之中,春节这个重要时刻寓意辞旧迎新的传统,还有把人们团聚在一起的各种欢庆仪式。大年除夕夜,我所在的校园里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并燃放烟花爆竹迎接中国农历新的一年到来。自那个春节以来的42年里,我一直与中国和美国的朋友及家人一起庆祝这个节日。
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活动,无论海外华人社区还是全世界各国许许多多中国的朋友和中华文化的仰慕者,都会共同欢庆这个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节日,以及颂扬团结精神和对全人类未来的共同希望。
如今,又迎来中国农历新的一年。自1983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这个国家正沿着搞好经济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稳步前行。让我们共同迎接蛇年的到来,携手共创更美好的明天。
奇妙的压岁“小红包”是一项创造
理查德·卡伦
1991年,我在第一次搬到香港生活后,阅读了罗伯特·艾林森教授的著作。他写道:“对中国人来说,家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家庭代表了自我的自然延伸。”
中国的农历新年——春节将孩子与成人、老年人等家庭成员温暖地联系起来。它将长大的成年人与他们童年的生动记忆重新联系起来。而奇妙的压岁“小红包”是一项创造,巧妙地让赠予行为变得大众化。
据我所知,春节也已经是东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日历上的重头戏。事实上,海外华人华侨早已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春节也伴随他们走向世界。于是你会发现,每年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都会从欧洲最北端的芬兰,延伸到阿根廷南端的乌斯怀亚。美国邮政自1993年起开始发行中国农历生肖纪念邮票,广受集邮爱好者和民众欢迎,是美国邮政史上最成功的系列纪念邮票之一。
本迪戈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金矿城市,于1871年引入“复活节游行”。复活节和中国春节均按照农历计算,而复活节的时间在每年农历新年之后。本迪戈复活节游行活动在确立不久后就将当地的华人社区纳入其中,成为该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那时起,绚丽精彩的舞龙表演就一直是当地最为重要且热闹的一项庆祝活动。
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隆重热闹的团聚节日。如今,它成为具有非凡人文魅力的节日,享誉全球。
春节文旅如何实力“圈粉”老外?
张鹏
随着2024年年底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正阔步迈向全人类的共同节日。实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例如中国的近邻韩国、朝鲜、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等国家,南美洲的苏里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纽约市、巴西里约州等地虽远在重洋,当地民众也普遍“共享”着春节的喜庆氛围。
作为春节的“母国”和春节文化的“母体”,如何从春节文旅的角度实力“圈粉”老外,势必将成为非遗春节背景下的重大发展方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春节蕴含着阖家团圆、共盼新春、新年新气象等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将博大精深、传承千年的中国年文化“分享”给世界,我们一定能够做到,而且深入人心,使春节文化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精神,当代中国的春节文旅,除了以传统文化吸引外国朋友,在祖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展现社会文化魅力的方式“圈粉”外国游客,可谓正当时。
春节文旅的一大特点是“返乡”文化,不论路有多远,家就是方向。每年春节,实际上都是对全中国道路交通系统和铁路、航空基础设施的全方位检验。对于外国访客而言,因为中国春节假期的独特性,在春节期间尤其是春节前到访中国,似乎暗含着某些不便性。例如,担心容易被卷入拥挤的交通、因春节放假而缺乏衣食住行服务方面的选择等等。其实,反观国人对西方圣诞假期的感受,我们倒并没有对衣食住行方面有太多担心。当年笔者作为留德学生,还因受邀参加匈牙利同学一家的圣诞聚餐备感兴奋。因此,适当尝试邀请外国朋友体验中国人的返乡文化,少量邀请愿意加入的春节期间留华外国留学生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直至乡镇,原汁原味参加中国人过年期间的民俗、“家宴”,借助现代互联网传播手段形成国际传播效应,未为不可。当然,这种沉浸式的春节文旅体验不可强求,更适用于本身就长期在中国求学、工作,有中国朋友的外籍人士。
在春节文旅季,如果要更好地“圈粉”初访中国的老外,在各地年节活动策划并推陈出新的同时,还需考虑深度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春节故事,推出适合外国游客参与体验的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活动,同时提升涉外服务能力。可适当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大中型城市开展相关涉外旅游项目,一方面要做好当地特色年节活动的海外推广,以适当优惠、增加特别交通安排的方式吸引海外客流进行专程的中国春节行,另一方面则是城市内专项的衣食住行保障服务。当然,这对相关文旅业者的调休和加班会造成影响,相关方面可采取单双年“轮休”、文旅专项基金奖励等制度性安排,调动市场力量的积极性来投身春节文旅季的地接业务。
面向外国访客的春节文旅还可以适当探索更多的创新领域,例如在春节期间通过电动汽车的方式在中国自驾游,这对于喜欢挑战自我的外国访客来说,可以成为一个文旅产品的卖点。当然,这是基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日臻成熟,不仅在城市内充电方便,中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也已经普遍安装了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另外,随着以爱达邮轮为代表的中国本土邮轮市场逐渐成形,坐邮轮体验中国春节文旅等项目本身,也可以成为未来的邮轮海外市场营销策划方向。
春节期间,伦敦卡姆登集市首次迎来了热闹非凡的春节庆祝活动,当地民众穿花袄、学功夫,共同庆祝中国农历蛇年。笔者认为,通过春节文旅实力“圈粉”外国友人,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的精神毫不动摇,尽一切可能平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我们对非遗时代的春节文旅自信而开放,做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春节文旅国际市场,利国利民、利己利他。让春节文化和春节文旅事业“雅俗共赏、贯通中西”,也是非遗春节的时代责任。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会员头像

中新华媒采编部

关注天下,服务新华!

文章详情页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