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副总理兼外长彼得斯即将访华 ——深化互信、拓展合作,中新关系迈向新阶段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徐晓峰)2025年2月25日至27日,新西兰副总理兼外长温斯顿·彼得斯(Winston Peters)将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正式访华。这是彼得斯自2023年新西兰政府换届后首次以副总理兼外长身份访华,被视为中新两国继2024年双边自贸协定升级后的又一重要高层互动。
舆论广泛认为,此访既是中新两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深化合作的重要契机,也是双方共同探索多边主义与全球化新路径的关键一步。不仅承载着深化双边关系的期待,更将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治理注入稳定力量。
访问背景与核心议题
自1972年建交以来,中新关系始终以务实合作与相互尊重为基石。中国目前是新西兰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留学生来源国和旅游客源地,而新西兰则早于2008年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发达国家,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方开展多领域合作。2024年,中新自贸协定完成第三次升级,双方在农产品市场准入、电子商务、环境标准等领域达成新共识,为此次高层访问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正值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球经济复苏与地缘政治调整的关键节点。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气候变化挑战紧迫、多边贸易体系面临重构,中新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需通过高层对话协调立场。彼得斯此访正值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西兰调整“印太战略”的关键节点,双方将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磋商。
中新自贸协定自2008年签署以来成效显著,但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双方需探索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并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扩大乳制品、肉类等新西兰优势产品对华出口,同时推动中国新能源、数字经济企业赴新投资。
此访同样关乎南太平洋地区的稳定、深化可再生能源、设定碳市场机制、探讨生态保护等领域,共同落实《巴黎协定》目标并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合作亦将是重点。双方料将在如何在南太平洋地区发展援助,规范南海行为准则、联合国改革等议题上寻求共识。
中新双方的诉求与期待
媒体分析认为,中国期待通过此次访问实现三大目标:
首先要强化经济互补性。藉此推动中新自贸协定升级成果落地,扩大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规模。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新双边贸易额突破400亿新西兰元,但服务贸易占比仍不足20%,潜力亟待释放。
其次需提升战略互信。新西兰作为“五眼联盟”成员,近年来在涉华议题上展现出相对独立的外交姿态。中方希望新方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避免卷入大国竞争漩涡。
然后是拓展全球治理合作。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中新可联合提出区域性倡议,例如共建“南太气候韧性走廊”或推动疫苗公平分配机制等相关议题。
与此同时,新西兰力图平衡经济利益与外交自主性,其诉求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诉求为扩大农产品出口。中新自贸协定自2008年签署以来成效显著,但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双方需探索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虽然自贸协定已为乳制品、木材等产品提供优惠关税,但新方希望进一步简化检验检疫流程,缩短通关时间。
其次试图吸引更多中国投资。新西兰基础设施升级需求迫切,尤其在港口、5G网络和绿色能源领域,需借助中国资本与技术实现转型。
不可否认,新西兰专注于维护地区影响力。若谋求致力于在南太地区发挥“调和者”角色,既需与中国合作推进基建项目,又需避免被指责“过度依赖中国”。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边关系
当下,中新两国面临互补性驱动的增长空间。譬如,中国消费升级推动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新西兰可依托其在食品安全、冷链物流方面的优势,与中国电商平台合作开拓市场。绿色经济方面,中新在风电、地热发电等领域技术互补,可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例如太平洋岛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人文交流领域,2024年中国赴新留学生数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80%,旅游业复苏势头强劲,两国可通过互设文化年、简化签证政策进一步拉紧民间纽带。
然而,地缘政治与认知差异不可避免,亦会导致双方在会晤中存在种种不确定性。作为“五眼联盟”之一,新西兰需在安全合作与对华经济依赖间寻求平衡。2024年新政府曾因拒绝加入美澳“南海联合巡航”而引发盟友质疑。人权、网络安全等议题也可能成为摩擦点,需通过对话机制管控分歧。毋庸置疑,太平洋区域竞争日益加剧,中国在南太地区的援助项目常被西方舆论渲染为“战略扩张”,新西兰须在合作中强调透明性与可持续性,避免引发地区国家疑虑。
国际与地区议题的协同应对
中新两国均将南太视为重要合作区域。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支持岛国基建,新西兰则依托“太平洋重置”政策加强卫生、教育合作。双方可探索三方合作模式,例如联合为斐济、萨摩亚等国提供气候变化适应资金,或共建灾害预警系统。
作为《巴黎协定》的坚定支持者,中新两国可引领碳市场互联互通,推动两国碳交易体系对接,探索跨境碳信用机制。与此同时,联合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例如在南极磷虾可持续捕捞领域制定国际标准。
面对单边主义抬头,中新需共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并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完善等方面协调立场。坚持以对话化解分歧,建立常态化高层对话机制,例如年度外交与战略对话,及时就敏感议题沟通,避免误判。
彼得斯此访不仅是中新关系的一次例行外交互动,更是两国在变局中锚定合作方向的关键契机。从自贸协定升级到气候行动协同,从南太发展到多边主义坚守……中新合作的成功经验证明:大小国家间的平等对话、务实合作能够超越意识形态差异,为全球治理提供新范式。未来,双方需以此次访问为起点,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将愿景落地为成果,共同书写“相互成就、共同繁荣”的中新关系新篇章。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