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时报北京报道】(记者 崔志珅)2025 年 3 月 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这场承载着 14 亿人民期待的盛会,不仅为 “十四五” 收官之年锚定航向,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回应了全球华侨华人的关切。作为深耕海外华文媒体的《中新时报》,我们见证了两会内外的中国力量,也深切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始终与世界同频共振,与侨胞命运紧密相连。

今年两会释放的最鲜明信号,是中国对 “高质量发展” 的坚定承诺。从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到产业链升级突破 “卡脖子” 技术;从绿色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到区域协调优化发展格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每一项部署,都为海外侨胞参与祖国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
侨胞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两会期间,侨界委员多次呼吁优化涉侨服务,简化创业审批流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刘以勤所言:“侨资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更贴心的政策支持。” 随着华侨权益保护法立法进程加快,以及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化推进,侨胞回国投资兴业的 “软环境” 正持续改善。从新能源到高端制造,从数字经济到文化创意,侨胞的技术、资本与经验,必将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两会传递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从自贸试验区扩围到跨境贸易便利化,从国际人才引进到文化交流互鉴,中国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海外华文媒体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在两会期间,我们欣喜地看到,代表委员们不仅聚焦国内发展,更以全球视野建言献策。例如,全国政协委员施乾平提出的 “优化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 建议,正是中国提升国际服务水平的缩影。随着中国护照 “含金量” 不断提高,免签 “朋友圈” 持续扩容,侨胞往返故土、联通中外的通道将更加顺畅。
“人民至上” 的理念贯穿两会始终。从养老托育到医疗教育,从乡村振兴到生态保护,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既是对国内民众的承诺,也让海外侨胞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侨胞的 “根” 在中国,他们的牵挂也在中国。今年两会特别关注 “一老一小”、社会保障等问题,提出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不仅让国内老人安享晚年,也让海外游子更安心地逐梦他乡。此外,针对侨胞子女回国教育、身份认定等痛点,代表委员们呼吁完善配套政策,让侨胞 “回得来、留得住、融得进”。
2025 年全国两会的胜利闭幕,标志着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孕育希望的时代。对海外侨胞而言,中国的发展不仅是机遇,更是血脉相连的责任。
《中新时报》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侨界心声。让我们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