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新情谊 友好世代相传—— “何明清诞辰125周年线上纪念会”成功举办
传承中新情谊
友好世代相传
“何明清诞辰125周年线上纪念会”成功举办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徐晓峰)7月29日,由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新友好使者——何明清诞辰125周年线上纪念会”召开。来自何明清家乡霍克斯湾、首都惠灵顿、北岛奥克兰、汉密尔顿、南岛基督城等新西兰多个城市及地区、以及来自北京、河北、陕西、山西等中国多个省市的中外友人相聚云端,缅怀何明清的事迹与贡献,推动中新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世代相传。
新西兰前众议院议长、新中友协顾问卡特爵士、何明清女士的侄孙女克里斯汀·露丝以及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会员、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会员、陕西省妇女联合会代表等近百人参会。应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范淼邀请,《中新时报》总编辑崔志珅代表我社列席会议。
这次活动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举办的。纪念会以红色国际友人为主体,通过小切口反映大历史,利用小故事展现大主题,在主题鲜明的交流中回望历史,取得共识,引起参会嘉宾的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鸣,既是一次民间对外交往活动,又是一堂生动鲜活的党史课。
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范淼全程主持活动。在致辞中,谈及何明清从最初对中国共产党不甚了解到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正义事业的思想转变过程,深受触动。当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何明清纪录片,详细了解其生平事迹、历史贡献以及何明清纪念奖学金的相关情况之后,这位新中友协副主席潸然泪下。范淼坦言自己每次观看何明清纪录片都是一次心灵的涤荡,思想的升华。
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张谦,期待青年一代能够将中新友好事业不断传承发扬。张谦在发言中回忆道,上世纪20年代初何明清女士来到中国,在随后的多年里她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医护人才,并在抗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为八路军筹集、运送药品及医疗物资。何明清女士对中国人民的大爱令人敬仰、她所展现出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令人钦佩。中华民族是深知感恩的民族,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在民族的危急存亡之秋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帮助我们的外国友人。纪念何明清女士,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缅怀她的事迹与贡献,更是要共同维护好中新关系的基础,维护好中新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让这份情谊世代相传。
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大卫·布罗姆维奇有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荣大伟。他和与会嘉宾分享了探访何明清在河北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到当地老百姓时隔多年仍然对这位新西兰友人怀有的崇敬与感恩,体会到她的精神仍然在发挥着激励作用。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介绍了河北保定何明清纪念室、何明清工合卫生诊所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很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新两国朋友通过参观以上设施了解何明清、了解中新友好的一段话。
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马国庆讲述了何明清与白求恩从相识相知到一起将生死置之度外,支援中国军民抗战的的感人历史,以及两人在战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陕西省妇女联合会联络部部长吴社梅在发言中介绍了省妇联与新中友协多年来合作开展的妇联干部合作社知识培训、农村妇女健康与家庭文明、妇女合作社发展、何明清纪念奖学金等项目。
出生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新中友协青年代表亚历克斯·弗雷德,因好奇于中国文化,早在2008年就来到中国生活,其间又到兰州学习中文,先后在香港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深造。如今,他早已习惯别人称呼自己的中文名字——符安雷。在这次何明清诞辰125周年纪念会上,谈到通过与中国开展的交流如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以及他对中国的认知,以及作为青年一代对中新友好的展望与责任。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可以发扬何明清等友人所代表的国际主义精神,也帮助中新两国青年了解历史、从而肩负起传承友谊、携手开创未来的重任。
纪念会结束后,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共同签署2021-2025友好合作备忘录,为中新友好继续行稳致远携手努力。备忘录的签署为两会后续机制性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为两会携手努力致力于中新友好行稳致远提供制度保障。
本次何明清线上纪念会系“2021首都民间友好交流与合作系列云对话”第十三场。云对话活动着眼于“后疫情时代”民间对外交流工作,调动国内外友好组织力量,凝聚国际民间抗疫共识,讲好中国和北京故事,努力为全球抗疫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民间力量。
新西兰本地媒体《中新时报》联合中国日报、中新网、国际在线、北京日报、北京外语广播等多家中央和北京市属主流媒体均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